觀點滬港通

滬港通「北熱南冷」探因

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朱蕾:滬港通開啓後,港股北上資金一直熱過A股南下資金,這反映內地散戶的投機心態。長期來看,滬港通將爲內地股民走向成熟提供機遇。

2014年11月,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滬港通總算羞答答地亮相了。最開始各界人士拍手叫好,並期待這對好不容易「終成眷屬」的結合,將爲世界第二大股票交易市場帶來重大利好。可惜很多人「猜到了開始,卻猜不到結局」,首日交易就「北熱南冷」,之後更是雙雙下跌。

其實,細究起來,這樣的交易表現盡在情理之中——「南冷」正是反映了中國國內A股投資者不成熟的投資理念。國內股市投資者以散戶爲主,習慣於炒作股票。很多股民投資股市,並不是以分析公司業績和成長率爲基礎,也不是投長線,而更多是以一種類似賭博的投機心理來炒股。誰有小道訊息、誰跟對了莊家,誰就賺錢。所以我常常戲言,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來投資A股,恐怕回報率連筆者老媽都贏不了。爲什麼這麼說?巴菲特之所以比別人做得好,因爲他最擅長從分析公司的業績中找到好股,進行長線投資。但是在現在的A股市場上,他會立馬感覺到英雄無用武之地。我老媽炒股十餘年,連公司報表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卻絲毫不減她炒股的熱情,還會每天茶餘飯後津津樂道地告訴我們,今天什麼資金進了哪隻股,又有哪隻股在編造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等等。

中國國內股民還有一個習慣就是炒小型股,市值愈低他們愈喜歡,卻不知,市值低並不代表就一定是個好投資。這裏引用一位美國基金經理Jim Chanos的一句話:「There is never enough discount for stealing.」這句話意思如果一個公司是在變相「偷」股民的錢,那麼它的本益比再低,它的股價再低都不算是在打折扣,也不值得去買。仔細想來,很多A股股民的這種投資理念和長期以來中國股市的不規範是有直接關係的。關鍵是監管部門連最基本的確保市場的公平、透明、誠信都沒有做到,連數據業績都是假的,投資者分析半天,那有什麼用?

您已閱讀47%(736字),剩餘53%(8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