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安邦諮詢

人民幣將迎來年度貶值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人民幣匯率下一步是升是貶,需要綜合考量經濟發展與對外投資兩方面因素;將決定權交還給市場,做實「一籃子貨幣」,是最佳策略所在。

人民幣匯改重啓後第四年,人民幣對美元終於改變單邊升值的態勢,有可能迎來首次年度貶值。今年上半年,在中間價的帶動下,人民幣即期匯率一度貶值達3.75%;進入6月後,受經濟(尤其是外貿)企穩影響,人民幣即期匯率重歸升值通道,逐步收復失地。上週五(21日),中國央行宣佈非對稱降息,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增;本週一(24日),降息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即期匯率大跌168個基點,基本宣佈升值通道面臨關閉。

截至目前,人民幣即期匯率維持在6.13-6.14的水準,較年初的6.05仍有相當距離。如今,美元持續走強,中國經濟重歸下行,央行宣佈降息以應對低通膨局面;在餘下月多的時間裏,人民幣難有更加強勁的升值動力,無力填補餘下的空間,對美元全年貶值似已板上釘釘。按照當前的形勢,人民幣即期匯率可能將貶至6.15之上,全年貶值超過1.6%。不過,相比於其他主要貨幣動輒貶值10%以上,人民幣的貶值幅度仍算可控、輕微的。

事實上,由於釘住美元匯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表現依然強勢。國際清算行(BIS)公佈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10月份環比上升1.5%至121.57,連續第五個月回升並創歷史新高。BIS的有效匯率指數基於2008-2010年貿易數據權重,並以2010年爲基期。在人民幣指數的權重中,歐元、美元和日圓分列前三位。實際有效匯率的升值,更多反映在歐元、日圓大幅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出現被動升值。這也對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深化提出要求,在主要國際貨幣匯率重估的情況下,人民幣是否仍有必要與美元掛鉤?做實「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匯率制度,可能是應對當前匯率「名貶實升」的策略所在。

您已閱讀43%(687字),剩餘57%(8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