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社會現象

揮之不去的中國拜金主義

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拜金主義在中國並非是偶然的、短暫的社會現象,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和社會背景。問題在於,能否和如何改變這一現象?

中國的拜金主義傾向一項令人厭惡,但卻又揮之不去。在中國,有點錢的人,傲慢得不得了。你在機場隨時看到一些穿著以價格高昂而著稱的名牌、卻同時風格和色彩搭配嚴重衝突的人士,大咧咧地展示著自己的形象。一方面很多中國人喜愛昂貴的寵物,另一方面又對中國兒童的艱難處境置之不理,甚至可以用車碾壓兒童,周邊衆人視之不見。

在中國,鄉村中的所謂「留守兒童」的數量高達6000萬之衆,因爲父母忙於在城市中賺錢,他們實質上被遺棄在了鄉村。在中國,有名人發出這樣的感嘆,「管他媽的,活下去要緊!」在中國,高速公路上一輛貨車因出事故而翻倒,衆人趕來,不是伸手援助,去搶救傷員,而是蜂擁而至,瘋搶傾倒的貨車上的貨物,以至警察擋都擋不住。至於拿錢「砸」人的,用錢爲非作歹、不擇手段的,有錢的富二代、富三代聚衆淫亂的,更是屢見不鮮,時有所聞。

金錢在中國,重要的是擁有,而無人在意你怎樣擁有!這樣的社會幾乎可以說是拜金主義走向極致的社會。問題在於,能否和如何改變這一現象?中國有可能從粗野和原始走向理性和文明嗎?

您已閱讀30%(438字),剩餘70%(10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