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號航母的一聲鳴笛,宣告中國開始進入了海洋新紀元。多少人的期盼,多少代的理想,終於似乎要實現了。航母是國家資源的象徵,維持一支航母編隊所需要的資金極爲巨大,「里根」號「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造價超過50億美元。有人做過粗略統計:「尼米茲」級航母航行1小時要支出6萬美元,僅這一項開銷每年就可能超過5億美元。一艘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建造費用約爲50億美元,算上配屬艦艇、艦載機、人員開支、日常消耗和訓練等費用,從服役到退役,一艘航母總共會吞掉約330億美元。此外,一個航母編隊每年的維護費用,也高達20億美元左右。美國計劃建造的「福特」級航母,單艦成本即高達120億美元。一旦你真正進入海洋,一個海權主導的時代就已開啓,而這個海權主導的時代意味著巨大的資源投放以及代價高昂的國家戰略取向,這一切令人不能不謹慎以待。
在亞洲大陸的腹地,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成立於2010年,由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倡議成立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的題爲《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震驚了世界,讓古老的絲綢之路再度引發了關注。習近平提出,爲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由此作爲起端,新絲綢之路幾乎在轉瞬之間,從少數學者的辦公室研究,走向了社會大眾,人們似乎突然發現,大陸的魅力並非隨著歲月削減,相反它正在重新喚醒人們的想像力。
問題在於,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海洋與海權相關聯,大陸與陸權有聯繫。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典型的陸海複合型國家,始終面臨陸海兩個方面的壓力,尤其是清朝以來,「塞防」和「海防」危機深重,兩個方向都防,最後那個也沒有防住,使得清王朝最終走向了崩潰。因此未來的中國,是否有可能同時在陸權和海權兩個領域同時展開自己的全球競爭,這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