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中美爲氣候談判注入希望

FT社評:歐巴馬和習近平在北京出人意料地就減排問題發表了聯合聲明,爲巴黎氣候變化談判帶來了新的轉機。其中最大的加分點就是中國願意作出承諾,這將令其他國家更難找到觀望的理由,從而提高達成多邊協議的可能性。

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人意料地爲巴黎氣候變化磋商帶來轉機。兩人在北京明確承諾,最遲在2030年封頂中國碳排放,最遲在2025年進一步削減美國的碳排放。此舉爲原本沒什麼希望的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注入新的希望。對持懷疑態度的人們來說,抱有聽其言觀其行的想法是合理的——有關全球變暖的承諾往往展示「希望戰勝經驗」的現象。不過,眼下他們應該感激任何推動。在這周以前,幾乎沒人會認真考慮巴黎談判取得大幅進展的可能性。如今,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正在設定時間表,這讓巴黎談判成了一場值得關注的好戲。

這其中最大的加分點就是中國願意作出承諾。先前中國政府的承諾一直是單方面的。中國(以及印度和其他大型發展中國家)的缺席曾導致美國國會拒絕批准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習近平作出的承諾將令其他國家更難找到觀望的理由,從而提高達成多邊協議的可能性。此外,中國也擺脫了不願設立總體目標的狀態。先前中國一直將目標建立在能源強度和人均產出基礎上。如今,通過宣佈中國的全國排放量將最遲在2030年見頂,中國接受了在全球變暖問題上作出相互承諾的邏輯。

歐巴馬的聲明中也有令人驚喜之處。美國有望兌現承諾,要在本十年結束時,將美國碳排放量削減至低於2005年水準近五分之一的水準。然而,由於經濟衰退和發現頁岩氣等關鍵原因,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毫不費力。如今,歐巴馬加大了減排承諾,打算在2025年以前,進一步削減26%到28%的排放量。此舉將令美國更接近歐洲提出的更爲雄心勃勃的目標——先前歐盟的聲音在談判中似乎十分孤單。各方博弈的結果將在2015年底揭曉。儘管2009年在哥本哈根遭遇批評,歐巴馬如今顯然打算致力於巴黎大會的成功。

您已閱讀57%(735字),剩餘43%(5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