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走出去

中國銀行業全球化步伐爲何太慢?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中國銀行業「走出去」不力,不是簡單的技術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經營理念不行、創新能力不足,最根本的還是市場化程度不夠。

中國正在迎來資本輸出的新時代。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73.6億美元,同比下降1.4%;同期,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2個國家和地區的447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749.6億美元,同比成長21.6%。依照這樣的速度計算,中國對外投資極有可能在年內超過吸收外資,成爲淨對外投資國。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近日在國際金融論壇發言時也指出,歷史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4750美元時,一個國家的內外投資是平衡的,而後便是對外投資加大。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6000美元,預計今年是中國對外投資的轉折點。中國的企業家越來越善於利用國內外市場的不平衡,尋找機遇和開發市場。

伴隨著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步伐加快,中國銀行業也需要隨之進軍海外,這既是商業銀行業務拓展的需要,也可以爲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務和支持。姜建清也表示,中國的銀行跨國經營應與本國經濟共生共榮,與本國經濟進程一致。多元化的跨國經營,有利於銀行降低風險,防止本國經濟風險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您已閱讀27%(464字),剩餘73%(12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