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FT社評:歐洲銀行「體檢」需再接再厲

壓力測試和資產質量評估是有意義的進步,但如果歐洲央行不致力於每年定期評估,現在的作爲將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歐洲只有通過更多的風險和責任共擔才能維繫歐元。

2012年,歐元區經歷了一次接近死亡的體驗。就像在懸崖上被繩子綁在一起的爬山者一樣,歐元區連在一起的銀行、市場和政府因爲這種相互關聯而遭到削弱。銀行大舉投資於政府債務,而這又意味著政府要對這些銀行的償付能力負責。在無法求助於印鈔機的情況下,那些不具備財政實力的國家發現自己的空城計引來了危機。

3年前,財政緊張的政府、搖搖欲墜的銀行以及日益收縮的經濟之間的「厄運循環」,需要歐洲央行(ECB)的干預,以阻止歐元解體。國家間複雜的相互關聯體系由實力弱小又需要修復的主權國家決定著。這促使歐元區承諾建立一個有著單一清算機制(SRM)和歐洲集中監督的銀行業聯盟。

上週日,針對130家大型銀行機構的一份「全面評估」發佈,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次評估對2011年的壓力測試是一次重大改進,外界普遍認爲,2011年的那次測試失敗了,因爲它只是進一步破壞了對歐元區金融業的信心。這一次,除了採用更爲嚴格的基本假設以外,歐洲央行還展開了資產質量評估(Asset Quality Review),結果發現被考察銀行將資產高估了480億歐元。

您已閱讀41%(461字),剩餘59%(6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