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頁岩氣

頁岩氣革命將拉大美歐差距

FT專欄作家邰蒂:頁岩氣不光降低美國的能源成本,還讓人們對技術創新心懷敬意。歐洲牴觸頁岩氣的時間越長,歐美生產率的差距就會越大,彼此的心理落差也會越大。

今年冬季,英國億萬富翁、化工製造商英力士(Ineos)的創辦人吉姆•拉特克里夫(Jim Ratcliffe)希望掀起一場本土的頁岩氣革命。他提出,如果社區或土地所有者與英力士合作開發頁岩資源,就會給予他們6%的未來收益,這遠遠超過英國以前的分成比例。

他表示:「這將改變局面,」並解釋稱,6%分成的想法是從美國照搬過來的。自2010年以來,美國類似的分成計劃幫助啓動了頁岩氣的大規模開採。

實際上,這種分成承諾得到廣泛認可的幾率並不高:在英國,頁岩氣開採仍備受爭議,迄今爲止基本上遭到否決。但我們有必要爲拉特克里夫的嘗試歡呼。要明白這一點,先讓我們看一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週公佈的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吧。

您已閱讀22%(332字),剩餘78%(11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