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FT社評:中國應給予香港更多自由

目前決定香港政治命運的是兩個問題,一是梁振英的去留,一是能否達成讓雙方下得了臺的妥協方案。香港的成功賴於自由,中國應給香港更多自由,以免街頭抗議重來。

昨天晚上,香港政府取消了與親民主抗議活動前線的學生之間的談判,並指責他們的領袖利用談判煽動更多人參加抗議活動。在長達10天的對峙之後,談判取消是個十分遺憾的挫折。在這次對峙中,當局和要求更開放選舉制度的抗議者之間看上去幾乎不存在共同立場。目前,抗議者的人數已大幅減少。然而要想打破這場令香港陷入嚴重無序狀態的僵局,談判依然十分必要。雙方必須努力將談判重新提上日程。

不過,就算是恢復了談判,又會發生什麼?有兩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將決定香港的政治前景。第一個問題是梁振英(CY Leung)會面臨怎樣的命運。這位香港特首的親北京立場令他在「佔中」運動中成爲衆矢之的。就在本週,據Fairfax Media報導,梁振英曾收取來自工程公司UGL的兩筆款項而未申報,這兩筆報酬總計400萬英鎊。特首辦公室表示這兩筆報酬按現行制度無需申報,因爲它們涉及的是梁振英擔任特首前的工作,與一家梁振英曾任亞太區主席的企業的出售有關。不過,這樣的鉅額收入仍然加深了梁振英帶給外界的與香港人脫節的印象——眼下許多香港人在薪資不漲而房價高企的雙重夾擊下生活艱難。梁振英需要考慮特首一職能否保得住。

不管梁振英是去是留,還有一個更爲嚴峻的問題:如何才能達成讓雙方都能既保住顏面又願意妥協的選舉改革方案。梁振英的部分問題在於,他當年僅以689張選票當選,代表性不足嚴重削弱了他的執政合法性。賦予更多的民主會增加香港政府的權力,而不是削弱它。遺憾的是,中國政府留給香港當局的談判餘地太小。根據中國政府下發的規定,香港將由一個目前規模爲1200人的提名委員會,經多數票通過,提名兩到三名候選人。這些候選人將在隨後面對香港500萬選民。反對者已斷言,只有親北京的候選人才需要申請提名。

您已閱讀60%(721字),剩餘40%(4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