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CY Leung)姍姍來遲地委託一位高官與示威者舉行「對話」,示威者決定暫時不衝擊政府大樓,令香港從懸崖邊緣退後一步。這是個幸運的結果,如果行政公物被佔領,北京方面會將其定性爲攻擊中國政府。
香港現在需要的是一個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思路產生共鳴的策略,而不是將他逼到牆角。這就是爲什麼抗議者的關注點應落在香港的大亨經濟,以及形成這種格局的反競爭、反消費者制度安排上。你可能會像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一樣認爲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然而除了對外貿易,該市場並不自由,它反而是——香港一位富豪曾對我如此形容——「一碗鮮美的魚湯」。這碗湯只有少數人能喝到,卻令大眾變得更加貧困,引起人民不滿,並間接造成嚴重汙染。
卡特爾在香港無處不在。超市是雙頭壟斷,它的定價能力使其連鎖店在香港最貧困的地區也能收取較高價格。藥店也是雙頭壟斷。巴士是卡特爾:破爛骯髒的柴油車票價很高,且基本只收現金,司機收入微薄。電力由兩家企業供應,一家在香港島,另一家在九龍,這兩家高收費壟斷企業掌控了從發電到配電的全部環節。貨櫃碼頭是寡頭壟斷,它們收取全球最高的碼頭作業費,卻不爲船舶提供岸電,導致船舶只能使用柴油發動機,汙染香港的空氣。
您已閱讀39%(530字),剩餘61%(8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