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正在努力建立一個同盟,以打敗「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這個野蠻的聖戰組織主要盤踞在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荒漠地帶。克里面臨著來自敘利亞、俄羅斯以及伊朗自身的壓力,要求他把伊朗包含在同盟內。但是,如果德黑蘭方面想要加入這個同盟,打敗ISIS這個僞伊斯蘭國,它必須首先逆轉自己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施行的政策,正是這些政策催生和助長了ISIS。
伊朗政府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扮演著超大角色,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在伊拉克,伊朗向同一宗派的什葉派民兵提供了大量武器和資金,該國前總理努裏•馬利基(Nouri al-Maliki)的親什葉派政策滋生了分歧,沒能將整個國家團結起來對抗遜尼派的ISIS,最終被迫下臺。在敘利亞,伊朗在一場奪取了近20萬人生命的內戰中保全了ISIS的頭號「招兵官」——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在那場內戰中,聖戰分子企圖取代敘利亞民族主義者,成爲反對阿薩德的勢力。在伊朗受邀加入反ISIS的同盟之前,該國的這些政策肯定會讓同盟的其他成員猶豫,在他們眼裏,這些政策基本上是敵對和破壞性的。
克里的策略是追逐一個日漸縮小的可能性:一方面達成將伊朗核項目限制在民用活動範圍的協議,另一方面致力於中和伊朗的政策在其他國家造成的有毒影響。伊朗自身很可能認爲任何此類協議都是一次性的:它或許本來就不需要核武器,但它的確非常希望結束嚴厲的制裁。但在現在的領導層下,無論是否達成核問題協議,伊朗都可能施行在地區投射力量的政策,這對美國及其地區夥伴的利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