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

蒙古是中國和平崛起的試金石

臺灣海西諮詢林正修:中國對蒙古的戰略盲點在於高估經貿影響,低估蒙古內部的複雜性。闕特勤碑文裏有兩種不同的中蒙關係想像,而中國還停留在千年前的王朝心態。

——經濟語境下的中蒙關係

2009年5月普丁到訪蒙古時,我正好在烏蘭巴托。作爲蒙古國事訪問的主客,普丁在上一站日本耽擱了四個小時,讓蒙古國的文武百官在機場苦苦等候。在離蒙的記者會上,普丁頻頻看錶,不耐煩之情言溢於表。但蒙古朝野對這位前宗主國的新沙皇來訪還是滿心歡喜,唯一持異議的是我朋友Boum Yalachi和綠黨的夥伴,他們在蘇赫巴特廣場舉牌抗議,要求普丁不要指染蒙古的鈾礦。

六年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蒙古,排場盛大,細節體貼。相較之下普丁的傲慢,習近平與一個人口不過北京朝陽區大小的鄰邦元首平起平坐,把盞言歡。習近平在大呼拉爾(國會)致詞時說道:「這是一次走親戚的訪問……現在中蒙關係已經進入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路熟了走起來容易,人熟了聊起來容易……中蒙兩國將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

您已閱讀9%(345字),剩餘91%(34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