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香港

不顛覆「一國兩制」應是底線

香港資深媒體人紀碩鳴:沒有一國兩制就沒有香港的今天,而其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樣本並未得到珍惜。政改停滯讓一國兩制受創,鄧小平設想的對兩岸統一的示範效應還會有嗎?

試想,曾經的殖民地,如果沒有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香港迴歸實行「一國兩制"的構想,現在的香港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狀況?或許,北京全面收回香港,和內地一樣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邊境開放,香港和內地居民來去自由,今天的香港「特區"還會存在嗎?或許,香港繼續是英國的殖民地,每年以上交「租金"換治權。但想想,遇到亞洲金融危機,北京會「放水」以人民幣不貶值力保嗎?遭遇香港經濟滑鐵盧,北京還會優先開放市場,用CEPA來拯救嗎?

除了「一國兩制",相信還沒有一種體制可以讓今天的香港依然保持維多利亞海港的璀璨。

「一國兩制"造就了今日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也讓香港有條件可以商議如何實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雖然並不完善,但除了臺灣,中國終於可以有一個地方首長是民主選舉出來,中國終於可以邁向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的可能。不過,也正因爲此,香港社會在爭議需要什麼樣的民主而分裂成不同陣營,正面臨撕裂。更有人消費「一國兩制",打出當年的港英殖民地旗幟,要時光倒流回到殖民時代,暴露出奴性;亦有建制派人士揚言如果政改不通過,北京已估計最壞情況是「一國兩制不再存在」;有的評論甚至直指,中國繁榮富強了,即使多一個香港少一個香港不具備實質意義。

您已閱讀20%(506字),剩餘80%(20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