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韋伯:中西音樂教育各有利弊

英國著名大提琴家朱利安•韋伯認爲,中國音樂教育偏重於演奏技巧,而英國更偏重於詮釋音樂的內涵,如果兩者可以中和,效果會更好。

中國琴童現象已經引起世界的關注。三千萬中國琴童究竟是中國音樂教育的碩果,還是拔苗助長的盲目跟風?在英國國際鋼琴學會(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活動中,FT中文網撰稿人何越採訪了英國著名大提琴家朱利安•韋伯和華裔大提琴家程家馨夫婦。朱利安是音樂世家韋伯家族的一員,哥哥是享有「音樂劇之父」美譽的安德魯•韋伯,是《貓》和《歌劇魅影》的作曲家。

問:我在英國這十年,留意到學習古典音樂的人越來越少。爲什麼?

朱利安•韋伯:因爲太貴了。英國學校的古典音樂教育也沒有從前好。有的地區相對好些,而有的地區可能近乎沒有。現在再也沒有一個關於學習音樂的統一規則。樂器很貴,音樂課也很貴。有些家長付不起。而在中國,學習古典音樂倒像是件平常的事。是這樣嗎?

您已閱讀11%(331字),剩餘89%(26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