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基金業

基金公司需要「亞洲模式」

香港國泰康利資產管理公司CEO康禮賢:最新報告稱,基金管理公司在亞洲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聚合多個市場的業務,而在於區域上的專注。

基金經理仍認爲亞洲是成長的源泉。高儲蓄率、有利的人口結構、市場自由化、快速成長的經濟以及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常被列舉爲主要驅動力。

從近年香港和新加坡頒發的基金牌照數量看,這兩個地區金融中心是基金管理公司想要落戶,建立亞洲立足點的常見地點。這兩個司法管轄區繼續鼓勵國際基金管理公司,定期公佈新的舉措方便他們移師本地。所謂的「基金護照」安排成了基金經理們當前的熱門話題,各家公司設法通過擴大規模,將自己的能力高效率地帶到多個市場。

在香港,持有基金管理牌照的公司數目已從2010年底不到800家,增至今年3月末的967家。這些公司並不都是全球企業,其中不乏來自歐洲、美國和中國內地的值得注意的入市者。在新加坡,該行業已從2010年的107家公司,增至去年底的158家。

您已閱讀24%(331字),剩餘76%(10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