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亞當•史密斯以來,經濟學家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就是「政府要不要干預市場」。當然,這一問題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在日前已故經濟學家楊小凱10週年追思會上,中國兩位重量級學者林毅夫、張維迎就該問題再掀論戰。林毅夫認爲,不是政府要不要干預的問題,而是哪一種干預能夠真正促進經濟發展,在他看來,中國過去35年經濟高速成長,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說明政府做的大部分是正確的;張維迎則反對政府幹預,認爲政府怎麼做都不可能做得更好,在他看來,現在還很難判斷經濟改革成功與否,隨時可能倒退。
我不評判兩人孰對孰錯,老實說,也無此能力。現實中都有支持他們觀點的事例。不過,我倒是對林毅夫一段帶有自辯性質的話產生了興趣。他說,談到政府和企業家,大家說我強調政府的作用,這是一個誤解。好比大家說我是樂觀主義,其實我不是樂觀主義,我是客觀主義,大家都悲觀,我就變成樂觀主義。現在我一直強調的是有爲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場。有效的市場當然是靠競爭、靠企業家。但因爲現在大家不講有爲的政府,所以好像說我強調政府。其實你看我所有的文章,我兩個方面都看,因爲有效的市場要競爭和企業家的精神。國內現在大部分人反對政府,所以我就變得比較突出。
而林毅夫在這一點上確實是很孤立的,他所指出的國內大部分學者都反對政府,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反對政府」當然不是說不要政府,而是指政府的手伸得太長,對市場和社會干預得太多。
您已閱讀17%(583字),剩餘83%(29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