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爲反腐是權力派系鬥爭的人,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當薄熙來與令政策先後受到調查,我們看到的不是派系鬥爭與派系平衡,而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試圖力挽狂瀾的最後努力。
拒絕貪腐是其中的重要步驟。很多人會引用電影《建國大業》中蔣介石退臺之前的一句臺詞:反腐敗,亡黨;不反,亡國,難啊。在電影場景中,此時蔣氏父子在松樹旁一坐一立,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但誰也不會忘記,民國末年恰恰是這對父子的親屬成爲最大的、「死不悔改」的既得利益羣體,無論是套匯還是套利,無論是披著國有外皮的權貴企業欺凌民企,都有孔氏與宋氏家族的身影。小蔣打虎失敗,這是關鍵因素。
從歷史縱向比較,中國人目前喫得飽、穿得暖,處於歷史上的最好時期,脫貧成績全球矚目。2013年3月14日,聯合國在墨西哥城發佈《人類發展報告》指出,由於最近幾年扶貧工作取得意外進展,到2030年全球至多80%的中產階級將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支持「人類發展指數(HDI)」取得進步的是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經濟的迅速成長,中國和印度的人均經濟產值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成長了一倍。但身處微觀市場的人絕沒有宏觀數據顯示的那麼樂觀,橫向與文明國家比較,很多中國人看到的是貧富差距懸殊,權貴企業橫行,創新能力缺失,是經濟結構與中產收入陷阱,而人們所期盼的道義、公平、財富成長、民企復甦,並沒有在這些樂觀的宏觀報告中有所體現。
您已閱讀21%(572字),剩餘79%(21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