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至1940年代嶺南大學設立在廣州,被稱爲中國南方的最高學府。在上海,香港與新加坡都有小學分校。我從小學二年級就讀香港分校,直到1948年在廣州嶺南大學讀完了一年級後到美國留學久住。
1952年中國教育部把國內所有的私立大學解散。中山大學搬進嶺南大學的校園。同學們十分悲痛。1988年正值嶺大建立100年紀念時,我得到中山大學李嶽生校長同意由他向教育委員會申請,同時我和幾位校友請當時中國總理與有關教育的領導批准在中山大學內建立嶺南(大學)學院。學院在1989年建立。今年是25週年紀念。回顧這25年學院的發展和其他中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教育同時的發展,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師資的建立。一所大學或學院的好壞,最重要的因素是師資。不像數學,物理與化學,中國的現代經濟學是從1984年教育部請我在北京大學主辦微觀經濟學班纔開始建立的。所以經濟學的師資主要還是需有國外博士學位。近七、八年來有三十多所中國的經濟與管理學院每年在美國經濟學會一月開年會時,院長和幾位教授們前往招聘。嶺南(大學)學院也在其中。到了2014年嶺院的教師已達到約98位;最近三年招聘的有70%擁有歐美博士學位。
您已閱讀32%(493字),剩餘68%(10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