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學習是在中國傳統最基本的觀念。《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中國有了這樣的傳統,使中國在美國居住的青年學生讀書的成績比一般美國的學生好。甚至一些美國家庭不願意搬到有很多中國人住的地方,避免他們的兒女受到在學校唸書的壓力。我在本文討論錄影和電腦網路在教育與學習的用途和今後在美國與在中國發展的方向。
代替用老師教學的工具可分兩種。用第一種的話學生是被動的,用第二種學生則是主動的。第一種最普遍的是把優秀老師的演講錄了影,給在本校和其它很多學校的學生看,學生有如面對老師授課一樣。用這種方法,可以代替本校和其它學校部分的老師,和擴充授課的內容與提高授課的質量。
第二種,一個學生面對某種工具如電腦,電腦給他資訊,他要反應,像玩遊戲一樣。在1960年代已經有從電腦學習統計學的課程。學生看到電腦的資訊,如解釋某種方程,學生可以等到明白以後再繼續向電腦學習,比聽課有效,學習的速度由學生控制,不像聽課時不能請老師講快或講慢些。學生還可以問問題,讓電腦回答。電腦也可以給學生問題,等他回答對了才繼續講述。最近美國訓練陸軍也預備使用同類的辦法。軍人不面對教練而面對工具,好比使用一部汽車在一個安全的大廣場練習開車,沒有教師,但汽車自動與學生對話,像現在開汽車,駕駛人把目的地決定以後,汽車會根據當時的地點告訴駕駛人應當走的路線。美國訓練陸軍還將會用電腦,像上面說教統計學的一樣。
您已閱讀39%(625字),剩餘61%(9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