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監管

清算所可能引發下一場金融危機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強森:下一代系統風險隱藏在什麼地方?不妨看一看清算所。把風險推給私人實體,與存款保險制度或由央行提供流動性後盾終究不是一回事。

金融影子是危險的。更危險的是人們不甚瞭解的影子與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活動之間的互動。而最危險的是,官員和民營行業的高階主管鼓勵某一類交易——此類交易理論上提供適度的風險緩解,但實際上在大範圍積累起一種變相的系統風險。

引發2008年9月災難的,並不是Countrywide日積月累的虧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倒閉、或者美國國際集團(AIG)瀕臨倒閉,而是那些受到輕度監管的公司與花旗集團(Citigroup)、美國銀行(BofA)、高盛(Goldman Sachs)、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巴克萊(Barclays)、瑞銀(UBS)和德銀(Deutsche Bank)之間的關聯。

下一代的系統風險隱藏在人們眼皮底下的什麼地方?不妨仔細看一看目前在擴張的中央清算對手方(即清算所),它們擴張的原因是危機過後監管部門要求標準化的互換產品集中清算。標準化的互換產品是指在許多重要方面具有標準條款的衍生品交易,比如信用違約互換(CDS)。

您已閱讀27%(437字),剩餘73%(11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