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銀行業體系改革取得一定進展、風險偏好重回金融市場,影子銀行開始吸引越來越大的關注。
政策制定者關注影子銀行不是新鮮事。全面改革影子銀行(指通過正規銀行體系之外的機構和活動提供信貸),一直是20國集團(G20)自2009年匹茲堡峯會以來的核心議程之一。那一年,G20領袖們爲應對危機建立了金融穩定理事會(FSB)。FSB的宗旨是爲實體經濟提供透明、彈性、可持續、基於市場的融資。
危機爆發之前,不透明的影子銀行推動了槓桿的升高,以及對於短期批發融資的依賴。複雜、不透明的證券化結構受到的不當激勵,削弱了放貸標準。證券融資市場加劇了流動性與槓桿化的盛衰週期變化。充足的流動性和較低的波動性,推動了擔保借款的供應。這樣便產生了一種自我強化的循環:槓桿水準升高,流動性進一步擴大;波動性更低,擔保借款更易獲得。當信心消失時,這個過程則突然逆轉。市場失靈,投資工具失效,貨幣市場基金遭擠兌。2007年之前的3年內,投資工具的規模便增加了兩倍。
您已閱讀26%(418字),剩餘74%(11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