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中國「兩會」答記者問期間,中國總理李克強明確表示要「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而觀察本屆政府一年多來的施政情況,圍繞「升級版」的實現,李克強領導下本屆政府的經濟邏輯也逐漸清晰地展現出來,這一邏輯既包括對於當前中國經濟的認識,也包括經濟調控的具體政策和方略,而如何準確把握此經濟邏輯則成爲理解本屆政府任期內中國經濟運行的首要和關鍵。
今年一季度GDP的同比增速由上季的7.7%降至7.4%,單季環比折年率更是從7.4%大幅降至5.7%(是2010年統計開始公佈此項數據以來的最低水準)。針對經濟降速的局面,中國確實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範圍、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等措施,對此坊間驚呼新一輪「刺激」開始了。
該種解讀是否符合本屆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李克強的經濟邏輯呢?回首去年6月,英國投行巴克萊發提出 「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並歸納了這一概念的3個核心內容:不用經濟刺激、去槓槓和結構性改革。這還是中國領導人名字首次被冠以經濟學之前,而觀察上世紀美國的「里根經濟學」、英國的「撒切爾經濟學」以及當前日本的「安倍經濟學」,均體現出一個共性,就是領導人的經濟理念和邏輯對於實際政策的影響巨大。
您已閱讀16%(536字),剩餘84%(27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