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邊緣

例證塑造的紅色世界(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2010版新華字典中,你見不到一縷中華民國歷史的痕跡,無論是人物還是事件。而政治口號貫穿始終,散佈其中的例證猶如紅色專制時代的遺存。

【編者按】2010年版《新華字典》研究之三。

2010年第11版《新華字典》,儘管在個別字義和舉例上有所改變,廢棄了一些過於宣教的說法,但骨子裏仍沿襲文革版的套路,政治統制一切,釋義遵循「寧左勿右」的原則,呈現給讀者的是一部頑固的意識形態活化石。字典編纂者奴僕般解釋漢字,處處洩露出被馴服的乖巧和精明。

整部字典,你見不到一縷中華民國歷史的痕跡,無論是人物還是事件。但卻收留了匪夷所思的兩個字:一個是【餏】——「老解放區一種計算工資的單位,一餏等於幾種實物價格的總和」;另一個是【蘇維埃】——「前蘇聯國家權力機關,我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把工農民主政權也叫蘇維埃,如蘇區。」

您已閱讀9%(287字),剩餘91%(28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