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

中國在海外收緊信貸的後果

FT首席國際金融記者桑曉霓:隨著中國政府對本國銀行全面施加壓力,中資銀行收緊國內外的信貸。對全球某些國家來說,後果將是痛苦的。

直到不久以前,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DB)和(在較低程度上)中國進出口銀行(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還是新興市場有史以來最好的朋友。這兩家銀行爲新興市場的公司和政府提供貸款——這些地方不僅很難獲得資本,而且貸款期限短、成本高。無論是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孟加拉和印度的電信集團,還是非洲和拉美國家的政府,都在它們的幫助下獲得了融資。

此外,當借款方遭遇困難時,它們也是最有耐心的銀行家。它們不願扣押貸款擔保品,而且比它們的西方同行更願意滾轉貸款。

但中國這兩家政策銀行如今正在收縮。隨著中國政府對本國銀行全面施加壓力,中資銀行收緊了國內外的信貸。在市場猜測美國將繼續縮減信貸的同時,中國已經在這麼做了——而且幅度巨大。對全球某些國家來說,後果將是痛苦的。

您已閱讀24%(354字),剩餘76%(11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