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們小組討論的第一天,是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來聽我們發言。我今年是第二屆政協常委,在上一屆五年中間,來的最高首長是李克強,當時是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以後每況愈下。去年換屆後第一年,居然來教育組的沒有一個是中央領導,來的最高領導變成了教育部部長,大家總有點失望。我曾經抱怨說,這不是教育界自娛自樂嘛,因爲這裏有不少大學校長、書記,平時就有不少機會跟部長交流、對話。最好玩的是國家菸草局的副局長來了,大家都覺得奇怪,他來幹什麼?我也理解,大概國務院的部長們都有任務,要分別到各個組裏去,他選我們教育界,大概是因爲教育界不會問出什麼出格的問題,發言也不會涉及到他。果然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任何人對他感興趣。
今天,我們都很高興,因爲一方面是常委一級的人來了,另一方面,他也是我們政協的最高領導。上午大家發言都很踴躍。原來的安排是,大家發完言後,留40分鐘聽他講話。他說,留那麼長時間幹什麼,我要20分鐘就夠了,多聽聽大家的。所以我們發言一直到11點20分。會議已經宣佈大家發言結束,聽他講話的時候,我又插了一次話。我說,給我一分鐘的時間,我要提一個具體的問題。也不管他同不同意,對著話筒就說了。這個問題也是其他委員關心的。我們現在貫徹「八項規定」,包括對「三公」消費的控制,不該把對黨政官員的標準用到大學校長、院士、教授頭上來。比如說出國,規定每次不超過5天,不能同時跑兩個國家等,這對約束官員是應該的,但對科學家、教授、大學校長,他們有很多業務需要。「三公」消費,主要是反對濫用公車以及不必要的喫喝應酬,大學或研究所用於社會考察的用車,跟那個是兩回事。我剛開了個頭,俞正聲主席就說,你這個意見我已經看到了。我這個意見前幾天在政協常委會期間,反映社情民意的時候,最後講了幾句。說明他已經看到了。我就回答,既然這樣,我就用不著說了。他直截了當地說:我贊成你的意見。我說,那就謝謝你了。叫我反映這個意見的人,當然也很高興。這的確說明他是關心這些意見的。還有一個細節,有人在發言中講到大數據的時候,提到美國李中清教授寫的一本關於中國教育狀況的著作,這本書裏有很多調查資料和數據,證明中國已經爲農村孩子提供了比較好的教育條件,而不是像外界想像的那樣都是不成功的,希望俞正聲看。俞正聲說,我已經看完了,並推薦給了劉延東。這也讓我們覺得很開心。開會前要求大家發言直截了當,不要穿衣戴帽,基本上還是做到了。
我的發言被放在後面。我講的問題是我以前發表過的文章「中國的教育問題?教育的中國問題?」我的意思是,中國的教育問題,已經不能夠光是教育部來講教育問題了,而是變成全社會的問題。以前爲了考大學,到了高中才激烈競爭,現在一級級往前推,進小學、進幼稚園都要競爭了,再這麼發展下去,就要變成全國拼胎教、講基因配對了。我覺得政府、社會能夠讓每一個青年都有平等的、體面的出路,纔是關鍵。大學的毛入學率,根據國家的規劃,到2020年,能達到40%。就算做到了,同齡青年中,也只有40%的人能上大學,剩下的60%,國家和社會有沒有給他們提供好的生存空間?有一位發言的人提到,現在很多高等職業學校已經辦成本科了,但家長、學生不願意上。這種情況在美國、德國、瑞士沒有啊。很多青年,從小家裏就給他們選了做工人、做農業工人的方向,爲什麼我們這裏都要選擇上大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