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融監管

別對金融合作監管抱有奢望

FT專欄作家邰蒂:期待各國能在監管金融市場和銀行活動方面通力合作,完全是個幻想。與其聽政客們空談,不如請專業律師出謀劃策。

美國財政部部長傑克•盧(Jack Lew)在出席上週舉行的20國集團(G20)會議時,老調重彈地呼籲各國應在監管金融市場和銀行活動方面加強合作。

他還不如呼籲豬上樹或者讓銀行家做修女。自2008年以來,各國爲協調全球金融法規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從某些方面來說確實取得了進展,比如在《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框架下達成了共同的資本標準。同時全球監管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已經成立。

然而,所有部長都不願承認的令人不快的真相是,合作方面的每一個進展幾乎都會被其它方面的倒退所抵消。例如,就在盧發出呼籲之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披露稱,該行不得不將其美國資產削減1000億美元,因爲美國監管機構收緊了外資銀行的資本要求。英國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

您已閱讀26%(362字),剩餘74%(10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