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三個待解難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即使保持7.5%的成長目標,2014年中國GDP增速也將難以避免再創15年低點。市場並不擔心經濟減速,反而將更多憂慮轉向改革成效、信用風險以及地產泡沫等層面。

中國2013年的GDP增速創下了14年新低,同比增速爲7.7%。由於過去兩年的中國經濟增速均低於8%,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減速的大趨勢已經形成,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改革舉措,這樣的趨勢將難以扭轉。

進入2014年,先行公佈的滙豐製造業PMI數據顯示,1月PMI初值跌破了50的榮枯線,儘管這一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但也明顯強化了市場的悲觀情緒。與此同時,工行與中誠信託的一項涉及30億元資金的信託計劃可能面臨違約,也加劇了市場的悲觀情緒。央行在春節前夕開始大幅放水,也表明央行開始擔心流動性持續緊張的負面效應。

從這些指標來看,中國經濟在2014年的進一步減速應該是大機率事件,加上重工業由於去產能過剩的進一步萎縮,以及「八項規定」公佈後公務消費的減少,儘管結構性改革能夠爲經濟帶來一定的上行動力,但短期的正面效應仍不會太明顯。筆者也認爲中國在2014年的GDP增速將在7.2%左右,這樣的預測水準目前來看在整個市場中也處於低位。

您已閱讀18%(419字),剩餘82%(18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