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

中國國企改革有望爲私募帶來良機

私募股權在中國的最佳角色應當是推動者和催化劑。業內某些資深交易撮合者指出,未來幾年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有望給私募股權帶來一些最好的機遇。

幾個月後當雙匯國際(Shuanghui International)在香港掛牌上市時,將爲整個世界帶來一匹新興黑馬:一家市值高達120億美元的中美豬肉加工巨擘。但如果沒有私募股權的推動,這匹黑馬幾乎不可能被創造出來。

雙匯去年大膽斥資7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這項交易在戰略上的益處很多。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以及中產階層的崛起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不僅想喫更多的肉製品,還希望肉製品的質量更加安全,並擁有更具品位的外國品牌。

雙匯——該公司現已是中國第一大豬肉生產商,存欄生豬數量超過北京居民人數——通過這項交易達到了三大戰略目的。其一,得到了生肉供應管道;其二,獲得了以更高效率生產更多豬肉的技術訣竅;其三,收穫了一系列頗受歡迎的美國肉食、火腿以及香腸品牌。

您已閱讀21%(353字),剩餘79%(13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