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

FT社評:新興市場面對「大逆轉」

隨著富裕國家重新獲得市場青睞,新興市場面對資金大量外流、利率陡然升高的風險。新興經濟體必須控制債務規模,尤其是不穩定的短期債務敞口。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達世界復甦緩慢,這讓新興市場從中得到了一些間接好處。大型經濟體的央行拿出了史無前例的刺激舉措,壓低了安全資產的收益率,促使投資者爲追求更高的收益率轉戰一個又一個海外投資地。在2010年至2013年間,流入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金規模已猛漲至這些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之和的約6%。

今年,資金湧入發展中國家的勢頭很可能會放緩。美聯準(Fed)已決定逐步退出每月85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這將推高富裕世界的利率,促使倫敦金融城和華爾街的資產管理公司調整投資組合,增加對本國及周邊市場所發行證券的投資比重。儘管歐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BoJ)長期的寬鬆貨幣政策會減緩資金流出發展中國家的勢頭,但預計新興市場的企業和政府仍將面臨借款成本升高的局面。美聯準去年5月宣稱將開始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時,印度、巴西等國的國債息差在4個月內擴大了80個基點。

在中低收入國家,政策制定者們面臨的關鍵問題是,這場「大逆轉」的到來會有多突然?世界銀行(World Bank)本週發佈的一份報告讓我們有理由持樂觀態度。世界銀行預測,富裕世界提高利率的過程可能將是平緩的。2013年至2016年間,新興市場資金流入減少總量預計將僅相當於所有新興市場國民收入之和的0.6%。事實上,美聯準去年12月宣佈縮減購債計劃後,市場的反應相對平靜,也證明了這種樂觀態度不無道理。

您已閱讀47%(582字),剩餘53%(6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