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在兩個想法的鼓動下加盟了一家新興與前沿市場投行。第一個想法是,在大規模信貸成長推高發達市場(DM)資產價格之後,未來多年裏發達市場似乎不會有戲了。相比之下,從盧安達到俄羅斯,新興市場的私人部門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介於10%至50%,仍有繁榮的空間。
第二個想法是,我相信我們將迎來又一個40年週期,這意味著2008年之後時期將與1973年之後時期非常相像。股票漲幅將高於債券。新興市場(EM)總體漲幅將小幅高於發達市場,但只有少數幾個市場(具體哪幾個不好預測)貢獻全部的額外漲幅。在儘可能多的新興市場獲得敞口是明智之舉,所以關鍵是要避開針對某一國家的經紀商,或者業務主要面向發達市場的銀行。
弔詭的是,上述兩條原因中不那麼顯而易見的那一條,也就是同上世紀70年代的對比,迄今看來是更準確的判斷。
您已閱讀19%(358字),剩餘81%(15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