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

荷蘭的「本土主義」

FT專欄作家庫柏:在我成長於斯的小國荷蘭,正上演著一場關於靈魂的論戰。放眼全球,害怕全球化的人都會選擇以「本土主義」來回應,但荷蘭人的反應頗爲奇特。

當一名華裔歌手在荷蘭電視節目《荷蘭達人秀》(Holland's Got Talent)中登場時,一位名叫高登(Gordon)的評委大聲說道:「你準備唱哪一個號碼?39號餐配米飯?」之後,高登稱讚道:「這是我幾周來嘗過的最棒的中國菜,而且不是外賣。」

以近年來荷蘭人的標準來看,高登的言論不算特別得罪人。黑人、猶太人和尋求避難者近來紛紛「中槍」,現代荷蘭人最喜歡找的替罪羊——摩洛哥裔荷蘭人也不例外。但反種族主義者的聲音也比以往更加響亮。在我成長於斯的小國荷蘭,正上演著一場關於靈魂的論戰。

當前的喧囂肇始自「黑彼得」(Black Pete)。所有在荷蘭度過童年的人,都知道並愛戴聖誕老人(Saint Nicholas,聖尼古拉斯,在荷蘭稱爲Sinterklaas)的這位助手。他和聖誕老人帶來禮物和胡椒堅果餅乾。不過,黑臉蛋、戴耳環、厚嘴脣的彼得是以殖民時期的奴隸爲原型。擔任聯合國(UN)非洲人後裔問題專家工作組組長的牙買加歷史學家維琳•雪柏(Verene Shepherd)對黑彼得的形象提出抱怨,荷蘭媒體將此事誤報爲「聯合國」希望封殺黑彼得乃至聖誕老人本人。人們的情緒沸騰了。短短几天,荷蘭1700萬居民中有200萬人在Facebook上爲支持黑彼得的請願書簽名。不喜歡黑彼得的荷蘭黑人被勸「回到」自己的國家去。由於組織者收到死亡威脅(這是近年來荷蘭人在爭論中的慣用伎倆),一場由參與者扮演「黑彼得」、「綠彼得」和「橙彼得」的遊行被迫取消。

您已閱讀27%(622字),剩餘73%(16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