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日關係

China must not copy the Kaiser’s errors
算算東海衝突的經濟賬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戰爭是徒勞的——歷史證明這個預言無比準確。中國是一個相當開放的大國,其貿易佔GDP的比重要高於美國和日本,如果東海發生軍事衝突,其後果給中國造成的破壞將大於美國及其盟友。

Will we sustain an open global economy while also managing tensions between a rising autocracy and democracies in relative economic decline? That was the question posed by the arrival of imperial Germany as Europe’s leading economic and military power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t is the question posed today by the rise of communist China. Now, as then, mistrust is high and rising. Now, as then, actions of the rising power raise risks of conflict. We know how this story ended in 1914. How will the new one end, a century later?

我們能否一方面維持開放的全球經濟,另一面處理好一個崛起中的威權國家與多個處於經濟相對衰落的民主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這是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崛起爲歐洲領先的經濟與軍事強國時,拋給世人的問題。這也是當今共產黨中國崛起構成的問題。和當年一樣,如今各方不信任程度很高,而且還在上升。同樣和當年一樣,崛起中的強國所採取的行動加大了衝突風險。我們知道當年的故事是如何在1914年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世紀後,當今的故事又將如何收尾?

您已閱讀9%(743字),剩餘91%(77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