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否一方面維持開放的全球經濟,另一面處理好一個崛起中的威權國家與多個處於經濟相對衰落的民主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這是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崛起爲歐洲領先的經濟與軍事強國時,拋給世人的問題。這也是當今共產黨中國崛起構成的問題。和當年一樣,如今各方不信任程度很高,而且還在上升。同樣和當年一樣,崛起中的強國所採取的行動加大了衝突風險。我們知道當年的故事是如何在1914年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世紀後,當今的故事又將如何收尾?
中國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將一些目前由日本實際管轄的無人居住島嶼(日本稱爲「尖閣諸島」(Senkaku),中國稱爲「釣魚臺及其附屬島嶼」)劃入,這顯然是挑釁性的:中日兩國的防空識別區因此部分重疊。對於中國似乎準備守衛的新識別區,日本和南韓都不承認。美國也不承認這個識別區,而且負有在發生衝突時依據條約支持日本的義務。然而美國國務院也表示,「期望」美國商用飛機遵守中國的要求,以避免讓無辜的生命面臨危險。
也就是說,美國發出了不同的信號——在此類情況下通常會這樣。但是,正如曾任美國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 USPACOM)司令的威廉•法倫(William Fallon)所指出的那樣,中國設立的識別區增加了發生意外衝突的可能性。如果中日軍機之間發生交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如果中國軍機向一架民用飛機開火或者將其迫降,又會發生什麼?美國發出的不同信號甚至可能加大沖突風險。
您已閱讀29%(624字),剩餘71%(15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