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作者《受困的黑馬》系列之二。
到了一九八八年,他變成了一個傳奇人物。他在這一年六月的博士論文答辯會,像是一次學術上的搖滾演出。六月二十五日的早晨,上百名學生擠進了北京師範大學的一間會議室,他們要來旁聽文藝理論博士研究生劉曉波的答辯會,題目是《審美與人的自由》。當走廊也擠滿人之後,校長決定將答辯會轉移到一間可以容納四百人的大會議廳——劉曉波不僅要面對九位評委,還要接受這四百名旁聽者的目光……
劉曉波享受這新到來的名聲,也從不掩飾自己對聲名和金錢的渴望,有時還以一種挑釁的姿態表現出來。他的朋友李頡記得在一九八六年九月的研討會上,劉曉波多麼急切地要引人矚目,他在電梯裏用結巴的東北話說「這次咱們跟他們好好整一下」,他對《大學生》的記者說,說自己在友誼商店櫃檯前被一瓶洋酒擊敗了,他付不起幾百元的價格。他的一個朋友則記得,在一些沙龍上,他是多麼的出言不遜,讓每個交談者都心生不安。像是一個內心充滿飢渴、又不知如何表達的孩子,他用傲慢掩飾窘迫,用尖利來引起關注,用放肆來表現與衆不同。
您已閱讀8%(447字),剩餘92%(52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