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汪峯真的那麼想「搶頭條」,今天也是絕無可能,因爲他預定發佈新歌的12月2日正逢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啓航。
伴隨著央視直播,中國各地大多數機關報和都市報也都推遲了截稿時限,以等到載有嫦娥三號的火箭在今天凌晨1時30分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瞬間。各大門戶更是從昨天下午起就將專題推向首頁頭條位置,其中騰訊早在週六即已獨家推出登月3D全程模擬互動演示。
而當網站編輯正在著力展示「器箭分離如科幻片」式的影片剪輯以及《發射區周邊兩萬村民半夜被疏散,集體看<碟中諜>》、《「嫦娥玉兔」將永留月球,總設計師:不怕被竊密》等各式訪談花絮時,環球時報又送來了對中國耗費巨資開展航天工程的輿論支持,即今日社評《嫦娥三號不是脫離中國現實的孤軍》:「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它若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爲繼美蘇之後第三支實現月面軟著陸的人類技術力量……我們祝願嫦娥三號成功,它的巨大價值和意義是不容置疑的。嫦娥三號軟著陸是中國最終實現太空人登陸月球的重要一步,它將把中國推到當下月球科研活動的最前列……航天『有用』或『無用』的爭論是僞命題。它在中國科學界根本不存在,在世界它也是隻屬於中小國家的困惑。中國網路上常有『不如用航天換扶貧』的爭議,但這些聲音完全是泡沫性質的,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需避免受到它們的干擾……美國的太空梭被逐漸確認不是很準確的航天技術方向,被迫離開歷史舞臺。對於太空梭這一『彎路』,美國社會的寬容和繼續探索的執著精神,是值得中國社會思考的。」
您已閱讀7%(633字),剩餘93%(84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