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臥底經濟學家

太空垃圾並非聳人聽聞

FT專欄作家哈福德:電影《地心引力》中的太空垃圾問題並非不可思議,它與氣候問題頗爲類似,令人稍感安慰的是,這個問題更容易解決一些。

關於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和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主演的、以低軌道和壯觀的太空爲背景的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我透露一下該片情節與太空垃圾撞擊太空船有關,想必不算嚴重劇透。不過,電影的故事背景並不像看上去那樣不可思議——2009年,兩個無人衛星就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在西伯利亞上空近800公里處相撞了。

那次碰撞事故預示出一個嚴重問題。1978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天體物理學家唐納德•凱斯勒(Donald Kessler)第一次將這個問題帶入了世人的視野。令人擔心的不是太空碎片會砸到地球上,而是這些碎片會一直留在太空中。

這兩顆相撞的衛星分別是Cosmos-2251和Iridium-33,總重近1.5噸。碰撞後留下了至少1000個拳頭大小的金屬塊,其中任何一塊都能再毀掉一顆衛星,併產生成百上千個新的碎塊。這些碎塊要過很長時間纔會從軌道上掉下來。

您已閱讀25%(411字),剩餘75%(12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