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書在亞馬遜(Amazon)上的第一條評論體現出一流的品味:給我評了個最高分——五分。這名評論者如此睿智地認識到本書的極度優秀,自然讓我的自尊心得到極大滿足。那位評論者名叫阿利斯泰爾•克爾曼(Alistair Kelman),他在網上向我做了自我介紹,他還聽過我的幾次演講。不過作爲一名經濟學家,我感到好奇的是,這則評論對我這本書的銷量、以及由此爲我帶來的收入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我們知道,網路上的評論會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很難直觀地看出來。一本優秀圖書(咳咳)可能既贏得了龐大的讀者羣,又獲得了許多好評。看上去,要證明好評有助於提升銷量是不可能的。但耶魯大學(Yale)的朱迪絲•希瓦利埃(Judith Chevalier)和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迪娜•梅茲林(Dina Mayzlin)這兩位經濟學家發現,不同網站上評論的褒貶傾向不同。在觀察亞馬遜及其競爭對手巴諾(BN.com)上的銷量排行和評論情況之後,希瓦利埃和梅茲林得出結論,評論對銷量有重大影響,差評對銷量的影響尤其嚴重。
不過,任何主流圖書都會積累下幾條評論,多的話或許有十幾條。這是不是表明,克爾曼毋庸置疑的眼光與我那本書的銷售前景幾乎毫無關係?或許並非如此:最初的好評可能鼓勵其他人以積極眼光看待此書——或激起一些異議。不過,這一點現在看上去也難以確定。一條好評後面的其他評論往往也是好評。這是因爲評論者相互影響,還是因爲他們都覺得該書非常優秀?閱讀《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的每個人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爲這本書樹立了柏拉圖理想式軟色情的典範,還是因爲每個人都在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