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概股

表外資訊披露:中概股的軟肋

長江商學院張維寧:中國概念股仍頻受做空機構的獵殺,與在資訊披露上不了解美國股市的遊戲規則有關。很多企業以爲通過審計就萬事大吉,忽略了表外資訊的披露。

受新浪、易居兩家網路企業第三季度業績的提振,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羣上週末股價大漲,上月著名做空機構渾水公司指控網秦作假後備受打擊的投資者信心也有所回升。

但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概念股近年來成爲新聞焦點,更多是因爲受到當地研究機構的指責、做空甚至集體獵殺。根據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的調查,在2010年-2011年間,這類獵殺中國企業的案例有25起。2012年7月在紐交所上市的新東方在「黑色48小時」裏狂瀉70%、今年10月渾水指控網秦「毫無價值」,更是近兩年來震動市場的兩例。

「中概股」數年前蜂擁海外資本市場,並獲投資者追捧,但幾經做空之後,不少企業被迫退市,到今年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只有區區幾家。滄海桑田的背後究竟是國外投資者的偏見與敵視,還是企業自身的違規行爲?

您已閱讀10%(329字),剩餘90%(28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