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公司治理

企業與資本市場之間的不解之緣

FT專欄作家凱:資本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深刻變革。如今,企業融資大多不是爲了籌集經營資金。公司治理在公司和市場的關係中也不再扮演配角。

不久前,蘋果(Apple)通過發行債券籌集了170億美元資金。蘋果發行債券,不是因爲蘋果需要資金——該公司目前有145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其產品令人垂涎的利潤率創造現金的速度或許也只有央行能媲美。蘋果之所以籌資,是因爲它的資金沒有放在合適的地方,而如果它要將資金調回美國,就需要納稅。這一融資案體現出商業和金融現代關係中的一個悖論。企業的資金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低,與資本市場的關係也從未像現在這樣緊密。

19世紀時,鐵路從私人投資者那裏籌集資金,爲成本高昂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後來,大型製造業企業也以基本同樣的方式籌集資金。

但如今只有少數企業仍然保留著工業化早期時那種資金密集型特徵,其中大多數是公用事業企業。鐵路就是鐵路,啤酒廠就是啤酒廠,這些工廠沒有其他用途。但如今資金的可替代性更高了。一家典型的現代企業可能在一棟辦公樓、一家商場、或一個工作棚裏辦公,如今一家企業擁有所在經營場所房產的情況也比較少見。今天的員工通常不知道他們辦公所在地的房產所有者是誰,也不知道他們面前的辦公桌所有者是誰。他們不知道,因爲這不重要。老闆之所以能給員工分配任務,不是因爲他擁有這些生產資料,而是因爲他被任命爲老闆。

您已閱讀36%(502字),剩餘64%(9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