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則20年

「天則」這個名字很貼切

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探究憲政原則就如探究天道,並非易事,需要對古今中外各種精神資源的吸納與消化。這正是天則所要做的事情。

【編者按】:今年是天則經濟研究所成立20週年,作爲一個獨立的民間智庫,天則經濟研究所20年的發展沉浮與中國的社會變革息息相關。正如天則的創辦人、榮譽理事長茅於軾先生所說:「天則所的過去二十年也是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二十年。在這一過程中,天則所並不是旁觀者,而且是盡全力在推進這個過程。」同樣,天則所在這20年中經歷的種種挑戰也是中國社會轉型的一個個記號。

FT中文網在《天則橫議》專欄推出天則經濟研究所幾位理事有關天則所20週年的紀念文章,希望通過他們的回憶來還原這個民間智庫20年的沉浮,也希望通過這些描述爲這20年的改革歷史做注。我們已經刊發了茅於軾先生的《天則二十年》張曙光先生的《一個民間機構的法外生存》文章,以下爲天則所所長盛洪撰寫的紀念文章。

在創立天則所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天則」的古典用法。只是將「天地之規則」縮爲「天則」,覺得很上口,也吻合我們當時對制度經濟學的癡迷和對制度變革的投入。後來在《詩經》中發現「天生蒸民,有物有則」的詩句,很符合我們對制度的理解:在多人的社會中,自然會生成制度。制度就是自發的秩序。

您已閱讀23%(464字),剩餘77%(15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