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減排

尋找氣候政策新思路

挪威奧斯陸大學經濟學教授哈斯塔德:礦主願意低價出售無利可圖的礦藏開採權,如果我們買下礦藏而不開採,就能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全球減排。

傳統的氣候政策有什麼弊病?從過去到現在,氣候談判的主要思路均致在於監管消費者或排放者,無論是通過配額、碳排放稅還是「限額與交易」(cap-and-trade)機制——比如幾天前歐洲議會投票支持的歐盟(EU)項目。問題在於,只要有些國家選擇不加入《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等全球氣候聯盟,結果都會造成「碳洩漏」。如果合作國家決定減少化石燃料消費,那麼全世界的化石燃料價格就會下跌,其他國家就可以買得起更多的化石燃料。據估計,碳洩露的比例從20%到25%不等。

碳洩漏不僅削弱了氣候聯盟對氣候的影響;而且這樣的洩露比例還被拿來當作維持現狀的理由。

有替代辦法嗎?當然有。經濟學家們認爲供需是平衡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供應(地下開採燃料的數量)、而不是消費方面進行監管。

您已閱讀23%(338字),剩餘77%(11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