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銀行業

銀行業迎來秋後算賬

FT專欄作家加普:美聯準和歐盟委員會近期相繼採取措施,治理銀行業近幾十年來因廉價信貸和風險定價過低導致的扭曲現象。在危機發生幾年後,銀行正面臨不可避免的監管算賬。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最初銀行就像卡通中的人物一樣,以很快的速度衝向懸崖邊,在摔下去之前還向前滑了一段距離。五年過後,他們依然躺在地上,也將永遠被禁止像過去那樣狂奔疾跑。

大西洋兩岸當局花了很長時間才著手解決導致危機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現在他們就在這麼做,儘管面臨許多遊說和抗議。幾乎沒有銀行家入獄,但這個行業正在受到整肅。

近期出了兩條政策,矛頭指向近幾十年來低息信貸和風險定價過低在銀行業造成的扭曲現象。一個是美聯準決定執行「巴塞爾III」資本規定,還採取額外措施。另一個就是歐盟委員會(EC)對銀行的信用衍生品交易方式開刀。

您已閱讀14%(263字),剩餘86%(16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