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信貸

市場「錢荒」,意在表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中國央行突然收緊流動性,似想整頓影子銀行。在整體政策思路並不清晰的狀況下,一旦鏈條上最弱一環斷裂,則將增加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

錢荒成爲了金融市場的關鍵詞之一,進入6月以前,反應市場短期流動性指標的7天回購利率就出現了一路飆升的走勢,上週四7天回購利率創下了11%的歷史峯值,到了上週五,7天回購利率看似出現了300個基點的大幅下滑,但在實盤成交中,卻仍然出現了多筆25%的成交。

錢緊成爲了市場的普遍共識,然而,央行卻似乎不爲所動,在過去的幾週中,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主要採取了「按兵不動」的模式,甚至在上週二和上週四選擇了地量發行了40億元的央票,這也讓市場開始擔心和失望——央行似乎並沒有選擇像以往一樣,在市場流動性緊張的時候施以援手。

更有甚者,央行在週五明確否認其曾經在週四向市場注入過大規模的短期流動性,這樣一種表態也意味著央行在短期之內不會改變其政策立場。

您已閱讀19%(319字),剩餘81%(13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