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通膨

讓通膨變成「紙老虎」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很多人都認爲惡性通膨正在到來。如果美國有麻煩,那麼英國也在劫難逃。那麼,這樣的預言有沒有道理呢?

將近三年前,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之天津「夏季達佛斯」上,我聽到一位共和黨政客說,美國將會在兩年內陷入惡性通膨。我感到非常喫驚。然而,很多人都認爲惡性通膨正在到來。如果美國有麻煩,那麼英國也在劫難逃。那麼這樣的預言有沒有道理呢?答案就是:從超長期來看,有可能。但目前的風險是通膨過低而不是過高。而矛盾的是,正是這種情形增加了長期的通膨風險。

是什麼驅動一個通膨過程的呢?已故的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給出了經典的回答:「不管在哪,通膨都始終是一種貨幣現象,當且僅當貨幣量增速超過經濟產出時產生。」但這並沒有解釋貨幣量爲何會比經濟產出的增速快。現在害怕通膨的那些人給出的回答有兩層意思。第一,央行正在通過「量化寬鬆」來「印鈔」,這最終將會導致廣義貨幣出現爆發式的成長。第二,公共債務可能達到的規模最終會促使政府通過通膨來違約。

我們從英國的角度看看這個大問題。英國公共債務一直在成長,最近通膨率也相對較高。

您已閱讀22%(431字),剩餘78%(15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