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沖基金

讓法庭釐清華爾街真相

FT專欄作家加普:150億美元對沖基金SAC資本的創辦人科恩要麼清白,要麼從事了內幕交易,法庭應做出明確的判決。私下達成庭外和解,就是把該案當兒戲。

6年來,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一直在接受調查,其身邊人接二連三地面對法律行動,但如今他依然是一個自由人,旗下15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SAC資本(SAC Capital)仍在運營,他仍然堅稱自己是清白的,儘管監管機構和檢方顯然不相信他。現在應該對他提起公訴了。

科恩可能是清白的,也可能從事了內幕交易,但這應該由法庭判決。該案將是自1990年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因違反證券法而被判入獄以來最大的案件。私下達成和解,讓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在不追究科恩責任的情況下宣告勝利,就是在把該案當兒戲。

如果他是清白的,那麼現在應該恢復他的名譽。如果他多年來確實從事了華爾街最大規模的內幕交易,他應該受到懲罰。相反,目前的危險在於,他的名譽將受損,而華爾街乃至公衆搞不清事件真相,也無法從中汲取教訓。

您已閱讀18%(379字),剩餘82%(17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