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爲何屢屢失手?

FT專欄作家邰蒂:近年多數對沖基金表現糟糕,遜於幾乎所有股指甚至債券指數。人們百思不解的是,爲什麼衆多大師級投資高手連遭滑鐵盧?

最近幾十年,哈羅德•埃利希(Harold Ehrlich)對美國的對沖基金非常狂熱。這也難怪:他是摩根大通(JPMorgan)「對沖基金的基金」的顧問,曾經運營過資產管理集團伯恩斯坦•麥考利(Bernstein-Macauley)。

但最近埃利希卻有一種幻滅的感覺。他給客戶發了一個備忘錄,承認:「不幸的是,四年來,全球絕大部分對沖基金的表現都遠遠遜於幾乎每一個主要的股票指數和債券指數。」

他問道:「金融界諸多資深大師如此失手,該怎麼解釋呢?」

您已閱讀14%(221字),剩餘86%(13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