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克強首次出國訪問的行程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在亞洲,他選擇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歐洲則是瑞士和德國。的確,久拖不決的邊界爭議、對亞洲領導權的競爭,讓中印關係充滿挑戰,但在歐洲,以法國和英國的規模,以及與中國同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來看,似乎是更合理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習近平在4月選擇以俄羅斯作爲自己就任來的第一個出訪國。所以在中國兩位領導人的履新訪問計劃中,並沒有美洲、中亞、中東或非洲國家的位置。
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爲一個全球性的大國。在未來十年裏,中國經濟有望在總規模上接近美國,而這將不可避免地深化並拓展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孤立的中國無法發揮其全部潛力,中國的持續崛起有賴於成功融入世界體系。
然而,中國頗爲獨特的歷史則意味著,今天它在國際社會里並沒有多少舉足輕重的朋友和可以長期維繫的盟友。正如它的名字所顯示的,幾千年來,中國認爲它是世界的中心,無法想像其他國家可以與它平起平坐。在那個年代,中國並沒有結交盟友的想法,因爲沒有這個必要。1793年乾隆皇帝對馬戛爾尼勳爵(Lord Macartney)率領的英國貿易使團的回覆中,就表達了這個意思。乾隆皇帝表示普天下的所有國家及其君主都在沐浴「天朝」的恩德,通過陸路或海路送來了昂貴的貢品。「天朝」無所不有,外來的「奇技淫巧」沒有任何價值,其製造品也沒有任何用處。
您已閱讀27%(573字),剩餘73%(15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