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

從住院的老幹部談起

資深媒體人陳志龍:中國一些地方的廳局級以上幹部,有七八套房的不少。房子哪裏來?在縣、市和調到省級機構工作的過程中,都分到過房子。

探望一位住院的老領導,巧遇醫院的院長也在。談及這家著名醫院擴建十年而仍然是半拉子工程,院長大吐苦水。他說,最大的「釘子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一批老幹部。有幾位老幹部住的是單門獨院的小樓,都是代管公房,院方提出一套換三套,他們不願意。說住了一輩子,有感情了。有位快90歲的老爺子,在該院ICU病房已生活數載,近乎植物人,完全靠機器維持,每天費用動輒以萬計,一年要幾百萬。其子女與醫院談判,200平方米的一幢小樓開價1400萬!而早期拆遷搬走的普通百姓,每平米補償纔不過萬元。

聽一位省委機關工作人員談清房,廳局級領導幹部,有七八套房子的,不在少數。哪來這麼多房的呢?過去,人在縣裏工作,當縣長書記時,夫婦倆都分到房子,超標部分按每平方几百塊錢補差,當時是有這個政策的。到市裏工作又有房子(當然,有的房子是在機關事務管理局名下,使用權歸領導),調到省裏工作後,地方上誰敢做惡人,清省領導的房子呢?於是,一些領導幹部退下來後,佔有七八套房子不稀奇。有的子女不在國內,大把的房子沒人住,這可苦了駕駛員——每到梅雨季節,他們要去幫老領導照顧房子,開窗透氣,縣裏住幾天,市裏住幾天……駕駛員怨聲載道,成爲機關車隊的談資,這位領導有五套,那位領導有八套。

房產,是中國領導退休後的寶貴財富。官本位體制下,帶有供給制特徵的實物配給,使得領導幹部房產不清晰、不透明,於是出現一人佔多套房,並且苦無解決良策。前不久,南京某報有訊息稱,保障性住房易進難退,清不出來,幾年下來,全市清出來的不到十套。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拿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好不容易喘口氣,就要人家吐出保障房來。而有七八套房的老幹部,從來沒有人、也沒有一套機制敢讓他們吐出來。當然,中國政策上是有辦法讓他或者他的後人吐出來一點的。春節後,「國五條」橫空出世,說要開徵20%的房產增值稅,各地的房產交易市場擠得爆棚,其中不乏擁有多套房的官員「吐貨」。但風頭一過,看20%執行起來大打折扣,未及出貨的人又長抒了一口氣。

您已閱讀61%(828字),剩餘39%(5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