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市場的邊界

中國房產稅方案顯失公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上海存量不徵的房產稅方案,是對稅收公平原則的褻瀆。如此徵稅,無法逼出擁有多套住宅的投資客,反而將懲罰新入市的購房者。稅負之不公,莫過於此。

樓市調控未見成效,車市調控越調越熱,這就是中國經濟調控下的真實情形。如此悖反的情況是貨幣泡沫與通膨壓力的必然惡果,更是公衆預期稅負不公平後的理性反應。

房產稅徵稅傳聞四起,按理在物業持有環節徵稅,物業的溢價應該縮減。不料在中國恰好相反,房產稅出臺之前公衆搶搭購房末班車,11月到12月,商品房成交量大幅上升,地王頻現。

截止12月19號的一週,67%的城市成交量環比上漲,總體成交量小幅上漲 4.7%,終結了連續兩週的下降行情。同一周,深圳一手房成交大幅上升,共成交993套,環比上升31.0%,創下近10以來的成交量新高。北京的二手住宅網籤總量爲4731套,雖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52%,但是環比前一週的4142套則上漲了14.2%,日均成交量達675.9套,創4月底北京樓市新政出臺以來的交易量新高。

您已閱讀21%(350字),剩餘79%(13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