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中國限制民間團體參與地震救災

地震之後的第二天,未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的志願者和民間團體就被禁止進入災區。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些志願者團體不僅僅帶來了援助,而且構成了一種微妙的政治挑戰。

2008年,當中國四川省發生地震後,私人志願者和倉促間組織起來的民間團體迅速進入災區,並且在救災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幾個月後,他們中的許多人被要求撤離災區。這是因爲中國政府判斷,組織救災行動的獨立團體已經夠多,這導致原本爲政府壟斷的領域受到侵蝕。

這一次,當四川省在上週六發生地震之後,中國政府在控制志願者、慈善團體及援助資金流入方面的行動要迅速得多。儘管中國政府在加強管控,但中國公民社會還是不斷成長,民間參與還是不斷加深。

上週六的雅安地震表明,在社群媒體的幫助下,這些民間團體組織非常容易起來,並且迅速提供大量的援助。志願者隊伍包括學生、醫療專家、還有基督教團體。就在週六發生地震幾分鐘後,全國各地的人們都用WeChat(WeChat)檢視家人是否平安,或者看看自己能幫上什麼忙。WeChat是一種擁有逾3億用戶的訊息服務。

您已閱讀28%(359字),剩餘72%(9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